全球制造业不断向高水平发展。汽车制造作为重点产业,也在采用新的加工技术,以满足更严格品质和可靠性要求。中国汽车消费能力居全球首位,整车、零部件制造优势明显,大量国内外厂商聚集在长三角制造业核心区——苏州。激光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汽车制造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升级。
由雅时国际商讯主办的LaserFocusCon2019(苏州站)研讨会将于6月21日拉开帷幕!较之往年,今年新增“激光技术应用于先进汽车制造”专题。会议还为业界人士提供零距离、面对面交流机会,以促进互惠双赢上下游合作局面的达成。
近年来,激光加工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激光焊接、切割、表面工程及增材制造技术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举足轻重,代表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先进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冶金和石化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曾晓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激光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工作,涉及金属零部件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激光焊接、表面工程、微纳制造技术与激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其中多数专利已经转化为工业技术与装备,并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1. 激光自熔焊接、激光填丝焊接、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及激光钎焊在汽车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及未来;
2. 主要围绕汽车白车身、变速箱齿轮、新能源汽车发电机转子等汽车零部件的激光制造应用;
3. 激光制造制造技术在其他领域实际应用简介;
4. 煜宸激光公司简介。
徐国建,1959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焊接和增材制造技术研究;1998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名古屋大学期间被聘为副教授,在株式会社“LASER X CO., LTD”被聘为高级工程师,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多项日本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2005年4月毕业于(日本) 名古屋大学材料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1月回国,任职于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参加了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项目,10余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在2012年4月荣获了“沈阳市十大海外学子创业奖”,并获得了“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2009年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 千人计划);2012年11月20日被聘任为“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项目)”评审专家,入选2015年南京市“双创团队“计划。现任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待更新
在机械制造业应用中主要的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包括激光熔覆技术(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和激光淬火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环保的技术。
激光熔覆技术是利用激光的高热效应,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粉末与基体材料表层融化,形成冶金结合,从而显著改善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等性能的增材制造技术。
激光淬火又称为激光表面热处理,它是通过高能激光束扫描工件表面,工件表层材料吸收激光辐射能并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热传导使周围材料温度以极快的速度升高到奥氏体相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再通过材料基体的自冷却作用使被加热的表层材料以超过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而快速冷却,从而完成相变硬化。
吴旭浩,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学学士。从事激光表面强化工艺、激光焊接工艺研究和工程化应用研究。是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委员委员会,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瑞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曾获得浙江省科技、温州市、瑞安市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 次,其中两次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9 项发明专利和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科激光”,股票代码:300747),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光纤激光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具有从材料、器件到整机垂直集成能力的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为激光制造装备集成商提供各类光纤激光器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和定制化产品。
激光焊接工艺已经逐渐成为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焊缝深宽比大、外观美观、焊接热影响区小、非接触式焊接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一些小、细、薄、结构复杂的零部件 ,今天主要着重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以点带面,让大家对激光焊接工艺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周劲,2012年至今就职于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密焊接事业部,目前任职汽车配件中心负责人,致力于汽车零部件激光焊接应用自动化设备的开发工作。已完成大小非标项目共计100余项,有较丰富的行业经验。
待更新
主要介绍各种激光头在车身焊接方面的应用,主要包含工作模式,以及特殊工艺技术的介绍。
陈宏波,201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年至今就职于贰陆红外激光(苏州)有限公司,从事激光应用相关的工作。
待更新
节能减排是汽车制造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以轻质高强的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等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可实现降低车身自重和降低能耗的目的,这势必将涉及到上述材料之间的焊接问题。然而,由于上述轻质高强材料与钢之间巨大的物化性能差异,高效、高品质的轻质高强材料/ 钢异种材料接头成为研究和技术难点。激光焊接以其低热输入、窄热影响区、高柔性和广适应性等优点为高强轻质材料与钢之间异种材料接头高效和高品质接头的制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本报告将以铝合金和高强钢为例,详细介绍采用不同模式激光焊方法焊接铝合金和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激光连续焊、激光点焊和激光熔/ 钎焊等方法。
杨瑾博士现任职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兼任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强轻质异种材料激光焊接技术与工艺开发,汽车空调薄壁铝合金管激光钎焊工艺开发,高熵合金焊材开发设计及应用,超快激光表面加工技术与工艺开发。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装发部预研和哈工大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以及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任SCIREA Journal of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编委,同期任 Materials and Desig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 and Technology 和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期刊特邀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3年9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建设的跨学科实体性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中心依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激光智能加工装备”领域的学科优势、在上海市千瓦级激光加工教学、科研及中试基地、上海市高强激光加工产学研联盟及应用示范基地、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等优势科技资源基础上,定位于激光智能表面改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激光和电子束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焊接柔性制造、超快激光微纳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资料整理中,稍后公布……
近年来,激光加工技术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激光焊接、切割、表面工程及增材制造技术在制造领域的作用举足轻重,代表着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方向。本报告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先进激光加工技术在汽车制造、航空航天、冶金和石化等领域的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相关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曾晓雁,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教授。长期从事激光材料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工作,涉及金属零部件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激光焊接、表面工程、微纳制造技术与激光光谱分析技术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得发明专利100多项,其中多数专利已经转化为工业技术与装备,并在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1. 激光自熔焊接、激光填丝焊接、激光电弧复合焊接及激光钎焊在汽车领域的实际应用现状及未来;
2. 主要围绕汽车白车身、变速箱齿轮、新能源汽车发电机转子等汽车零部件的激光制造应用;
3. 激光制造制造技术在其他领域实际应用简介;
4. 煜宸激光公司简介。
徐国建,1959年出生,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高功率激光焊接和增材制造技术研究;1998年6月~2008年12月期间,在名古屋大学期间被聘为副教授,在株式会社“LASER X CO., LTD”被聘为高级工程师,在日本期间参加了多项日本国家级重大研发项目,2005年4月毕业于(日本) 名古屋大学材料工学科,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年1月回国,任职于沈阳工业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参加了1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项目,10余项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在2012年4月荣获了“沈阳市十大海外学子创业奖”,并获得了“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入选“2009年辽宁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 千人计划);2012年11月20日被聘任为“国家安全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防973项目)”评审专家,入选2015年南京市“双创团队“计划。现任南京中科煜宸激光技术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
待更新
在机械制造业应用中主要的激光表面强化技术包括激光熔覆技术(高速激光熔覆技术)和激光淬火技术,是一种融合了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环保的技术。
激光熔覆技术是利用激光的高热效应,将金属或金属化合物粉末与基体材料表层融化,形成冶金结合,从而显著改善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等性能的增材制造技术。
激光淬火又称为激光表面热处理,它是通过高能激光束扫描工件表面,工件表层材料吸收激光辐射能并转化为热能,然后通过热传导使周围材料温度以极快的速度升高到奥氏体相变温度以上、熔点以下,再通过材料基体的自冷却作用使被加热的表层材料以超过马氏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而快速冷却,从而完成相变硬化。
吴旭浩,高级工程师, 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控制工学学士。从事激光表面强化工艺、激光焊接工艺研究和工程化应用研究。是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准化委员委员会,温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瑞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温州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曾获得浙江省科技、温州市、瑞安市各级科学技术进步奖9 次,其中两次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9 项发明专利和16 项实用新型专利。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科激光”,股票代码:300747),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光纤激光器及其关键器件与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国家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光纤激光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全球有影响力的具有从材料、器件到整机垂直集成能力的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供应商。公司主营业务包括为激光制造装备集成商提供各类光纤激光器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并为客户提供技术研发服务和定制化产品。
激光焊接工艺已经逐渐成为汽车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具有焊接速度快、焊接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焊缝深宽比大、外观美观、焊接热影响区小、非接触式焊接等特点,尤其适用于一些小、细、薄、结构复杂的零部件 ,今天主要着重介绍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以点带面,让大家对激光焊接工艺有个比较直观的了解。
周劲,2012年至今就职于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精密焊接事业部,目前任职汽车配件中心负责人,致力于汽车零部件激光焊接应用自动化设备的开发工作。已完成大小非标项目共计100余项,有较丰富的行业经验。
待更新
主要介绍各种激光头在车身焊接方面的应用,主要包含工作模式,以及特殊工艺技术的介绍。
陈宏波,2011年毕业于苏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011年至今就职于贰陆红外激光(苏州)有限公司,从事激光应用相关的工作。
待更新
节能减排是汽车制造领域目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以轻质高强的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等材料替代传统钢材,可实现降低车身自重和降低能耗的目的,这势必将涉及到上述材料之间的焊接问题。然而,由于上述轻质高强材料与钢之间巨大的物化性能差异,高效、高品质的轻质高强材料/ 钢异种材料接头成为研究和技术难点。激光焊接以其低热输入、窄热影响区、高柔性和广适应性等优点为高强轻质材料与钢之间异种材料接头高效和高品质接头的制备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本报告将以铝合金和高强钢为例,详细介绍采用不同模式激光焊方法焊接铝合金和钢的最新研究进展, 其中包括激光连续焊、激光点焊和激光熔/ 钎焊等方法。
杨瑾博士现任职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兼任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高强轻质异种材料激光焊接技术与工艺开发,汽车空调薄壁铝合金管激光钎焊工艺开发,高熵合金焊材开发设计及应用,超快激光表面加工技术与工艺开发。曾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三五”装发部预研和哈工大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等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以及加拿大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基金。任SCIREA Journal of Materials等国际期刊编委,同期任 Materials and Design,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 and Technology 和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elding and Joining 期刊特邀审稿人,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上海市激光先进制造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是2013年9月经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批准建设的跨学科实体性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中心依托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激光智能加工装备”领域的学科优势、在上海市千瓦级激光加工教学、科研及中试基地、上海市高强激光加工产学研联盟及应用示范基地、上海市教委(第五期)重点学科“材料精密成型与处理”等优势科技资源基础上,定位于激光智能表面改性装备关键技术研发、激光和电子束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激光焊接柔性制造、超快激光微纳制造关键技术研发。
资料整理中,稍后公布……
【签到时间】:2019年6月21日08:00-15:00
【招待计划】:
五星级酒店会议设施
免费高档美味的自助午餐及茶歇
精美会刊
免费赠阅行业领先《激光世界》及更多其他ACT杂志
行业专家针对疑难技术问题的解答
参与有奖提问、幸运抽奖
精美小礼品赠送
【参会联络】:
Hatter Yao 姚丽莹 86-21-62511200 hattery@actintl.com.hk
Finn Wu 吴 伟 86-21-62511200 finnw@actintl.com.hk
Pauli Mak 麦建英 852-28386298 paulim@actintl.com.hk
请提前报名,将为您准备参会证件并预留参会席位,免去入场等待时间!
现场签到时请携带名片两张(名片需要与登记资料相符)